首页 > 教学资源

走进张幼琴老师《活化石》课堂观后感

时间:2024-03-06 21:04:23
走进张幼琴老师《活化石》课堂观后感(全文共811字)

走进张幼琴老师《活化石》课堂观后感

看完张幼琴老师的两节课,我的总体感受是:学生积极性较高,课堂氛围轻松自然,老师的基本功很扎实,主要是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。张幼琴老师仪态大方自然,在教学中不急不慢 ,耐心的帮助孩子纠正错误,真正做到静待花开。

凸显语文本位——学什么。《活化石》是一篇生活与文本结合紧密的课文。

1、突出学习方式变革。注重从文本到生活。在展示化石这个概念时,怎样把这个略显枯燥,又离学生生活认知较远的名词让学生易于接受呢?张老师建议大家参观博物馆,或者到大自然中去,探寻大自然中的一片树叶,一棵珍稀树种,一种珍稀动物。张幼琴老师用秋天的树叶照片加配乐作为课件在课堂中展示,用上声情并茂的讲解,给低年级小朋友极大的震撼,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,对于课文的理解起到促进的作用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张老师的情景教学是成功的。

2、张老师善于引导,驾驭课堂的能力强。在检验学生积累词语的环节,如理解“博”字时,张老师因势利导,张老师设计一个人知识多可以怎么多,一个人看了许多书,怎么说?学生很容易说出“渊博”、“博览群书”、“博士”、“博大”、“博爱”等。

3、两次《活化石》的比较,怎样更高效的提升课堂学习效率,张老师从课内到生活,再从生活实践回到课堂,少走了弯路,老师可以教的更轻松了,学生更容易接受了。比如理解“化石”时,第一次教学,学生一时不能回答,张老师显得没有更好的办法;第二次时,张老师就成熟多了,同一个问题,学生暂时不能准确表达,张老师就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,学生因为熟读过课文,手到擒来就解决了。

4、两次教学的相同点。如化石的种类,1、银杏树,又名公孙树;大熊猫等活化石,第一次用填空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;第二次老师设计让学生制作活化石的标签,模仿参观博物馆时看到的标签,引导学生说出标签上有哪些内容,再写下来,最后出示老师制作的知识纸片。

别名:白果树、公孙树

年代:几亿年前

形状:叶子像扇子

类别:植物

从“语文味”到“儿童味”,从文本到生活的追寻是张幼琴老师的努力的方向,与人为本,与生活为本,永不过时,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,“努力正在路上”。

感谢张幼琴老师精彩的两堂课,感谢张老师带给我们的宝贵启示。

《走进张幼琴老师《活化石》课堂观后感(全文共811字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