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论文范文

饺子中国人的集体记忆

时间:2023-08-03 23:53:11
饺子中国人的集体记忆(全文共753字)
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一千年前,王安石的一首《元日》将春节的热闹欢快、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,一千年后,春节仍然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温暖的期盼。每年春节,都会有许多珍贵瞬间被记忆收藏。每每翻阅,总让人激动不已。而我对春节的记忆则多与象征团圆的饺子有关。

饺子是东汉时期张仲景发明的,最初作为药用。而到了明朝,便有了春节吃饺子的习俗,据《酌中志》载,明代宫廷已是“正明初一五更起.……饮柏椒酒,吃水点心。”这里的“水点心”就是饺子了,清朝时,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包好,到半夜子时吃,这时正是正月初一的伊始。有史料记载:“元旦子时,盛馔同离,如食扁食,名角子,取其更岁交子之义。”“子”为“子时”,交与“饺”谐音,有“喜庆团圆”和“吉祥如意”的意思。可见,在古时候人们就有过年吃饺子、喜庆团圆的习俗了。

在我的记忆里,每逢过年,奶奶就开始忙着包饺子。大年三十天刚亮,奶奶便着急起床和面、准备馅料。只见奶奶把面倒入大盆中,加上适量的水,反复揉捏,直到揉成了一个光滑的大面团。接下来便是准备馅料了。奶奶在大碗里放入绞好的肉馅,又把洗净的韭莱切碎拌入内馅中,加入盐、味精、料酒等各种调料。搅拌好就大功告成,开始包饺子了。奶奶把面团揉成圆形的长条,然后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,揉成小面球压扁了。爷爷负责擀皮。这饺子皮还挺有讲究,求的是内厚外薄,这样包成的饺子也不容易破。在爷爷的指导下,我小心翼翼的将馅料放入擀好的面皮中,一点点捏出花纹。爷爷告诉我:“有样没样,来回三趟,不管你包成什么样,好不好看,都要使劲捏紧,这样饺子就不会被煮开。

饺子煮好后,大家围坐在餐桌旁,有说有笑,吃着美味的饺子,这应该是一年中最愉悦的时光吧!吃饺子,不在乎什么馅,什么味,最让人心动的是包饺子的过程。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包上一顿好吃的饺子, 团圆的幸福感便溢满全身,这也就是饺子的寓意所在吧!

饺子把新年的美好祝福升华到了极致,把家里人聚到一块,把亲情融合到了一起。饺子,象征着中国人过年团聚一堂,象征着中国人不变的过年记忆!

《饺子中国人的集体记忆(全文共753字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